从前,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善良的老人。他独自住在村口的一间小木屋里,靠编织竹篮为生。村里人都叫他“竹篮爷爷”。虽然生活清贫,但竹篮爷爷总是乐于助人,谁家缺了东西,他总会主动帮忙。
一天傍晚,天边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竹篮爷爷正在屋内编篮子,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微弱的哭声。他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打开门一看,发现是一只受伤的小狐狸蜷缩在雨中。小狐狸浑身湿透,腿上还带着血迹,看起来十分虚弱。
竹篮爷爷心生怜悯,立刻将小狐狸抱进屋里,用干草铺了一个温暖的小窝,并找来药草给它包扎伤口。几天后,小狐狸渐渐恢复了活力。为了感谢竹篮爷爷,它开始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叼来柴火、看守门户等。
随着时间推移,小狐狸成了竹篮爷爷最亲密的朋友。村民们知道这件事后,纷纷称赞竹篮爷爷仁慈,说他不仅善待人类,还懂得爱护动物。竹篮爷爷却笑着说:“万物皆有灵,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后来,那场大雨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庄稼长势喜人,整个村庄迎来了丰收年。人们相信,这与竹篮爷爷收留小狐狸有关,因为那是大自然对善意的回应。
从此以后,竹篮爷爷和小狐狸的故事传遍了村庄,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而竹篮爷爷依旧默默无闻地生活着,用他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与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