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沥尽心血出处

2025-07-27 00:39:55 来源:网易 用户:萧珠霞 

沥尽心血出处】“沥尽心血”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某件事情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努力。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高度的专注与投入,还带有一种悲壮的情感色彩。了解它的出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

一、

“沥尽心血”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李贺小传》。原文中提到:“(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这段话描述了李贺为了创作诗歌,几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其中,甚至到了“呕出心”的程度。

后来,“沥尽心血”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艺术创作中付出巨大努力、耗尽心力的状态。

二、出处对照表

成语 出处原文 出处来源 解释
沥尽心血 “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 《李贺小传》(唐·李商隐) 表示极度的努力与付出,近乎自我牺牲
原文背景 李贺因苦于作诗,常废寝忘食,母亲感叹他“呕出心乃已” 唐代文学史 描述诗人对创作的极致追求
后世演变 “沥尽心血”成为常用成语,用于形容人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做事 现代汉语 强调精神上的高度投入与奉献

三、延伸说明

虽然“沥尽心血”最初是形容诗人李贺的创作状态,但如今它已经超越了文学领域,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无论是科研人员、艺术家,还是普通劳动者,只要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大的努力和专注,都可以用“沥尽心血”来形容。

同时,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悲情色彩,暗示着一种“付出巨大却未必有回报”的现实。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四、结语

“沥尽心血”作为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艺术与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奋斗与奉献的精神传统。了解其出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增强语言的文化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