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2. 理解作者老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 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草原的美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的深刻含义。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上有什么样的风景?今天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那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 初读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精读感悟:
- 草原风光:
文中第一段详细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请找出描写草原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
(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比如“绿得可爱”“翠色欲流”,这些词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
- 蒙古族的热情好客:
在第二至五段中,作者记录了他与蒙古族同胞交往的情景。重点分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蒙古族人民如此热情,这种情感体现了什么?
3. 拓展延伸:
- 观看一段关于草原风光或民族舞蹈的视频,进一步加深对草原文化的了解。
-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或者一首诗,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
4. 总结全文:
老舍先生不仅赞美了草原的自然美,更歌颂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文中那样珍惜友谊,热爱生活。
作业布置:
1.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草原的知识或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草原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