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山木庄子原文及翻译

2025-09-18 23:53:00 来源:网易 用户:胥杰洋 

山木庄子原文及翻译】《山木》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篇,主要通过寓言和对话的形式,表达庄子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文章借“山木”之名,寓意自然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一、

《山木》篇以山中的树木为引子,讲述了一位樵夫与一位隐士之间的对话。隐士指出,山木之所以能长久生存,是因为它们不被人为利用;而一旦被砍伐或修剪,便失去了自然的本性。由此引申出庄子的核心思想:人应效法自然,保持本真,避免过度干预和追求功利。

文中还提到“材与不材”的问题,说明事物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被使用,而在于其自然状态。庄子借此批判了世俗对“有用”的片面理解,倡导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翻译
山木,自无足而多枝。 山中的树木,本身没有脚却长有很多枝条。
夫子行而无足,犹尚求之。 君子行走却没有脚,还要寻找它。
是故,圣人无足而行,无耳而听,无目而视,无口而言。 因此,圣人没有脚却能行走,没有耳朵却能听,没有眼睛却能看,没有嘴巴却能说话。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却能无所不为。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没有用途的用途,才是最大的用途。
今汝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现在你有一棵大树,却担心它没用,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的地方,广阔的荒野上,在它的旁边徘徊,悠闲地躺在下面休息呢?
不夭斤斧,物莫伤也。 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万物也无法伤害它。
夫天下之大,非独木之林,亦非独人之国。 天下广大,不只是树木的森林,也不只是人的国家。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所以说:至人没有自我,神人没有功绩,圣人没有名声。

三、总结

《山木》篇通过自然与人的对比,表达了庄子对“无为”与“自然”的推崇。文章强调,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利用,而在于保持本真与自由。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执着于世俗的标准,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哲学深度,也富有文学美感,是《庄子》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