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手不释卷吕蒙文言文原文及注释

2025-09-23 10:42:28 来源:网易 用户:陶家信 

手不释卷吕蒙文言文原文及注释】“手不释卷”是一个常用来形容勤奋学习、专心致志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这个成语背后不仅体现了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重视读书的文化氛围。本文将对《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关于“手不释卷”的相关记载进行整理,并附上详细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典故。

一、文言文原文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节选:

> 蒙少不修书传,性气刚猛,好为大言。后遂折节读书,昼夜不息。或谓蒙曰:“卿今之才,何以自显?”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遂博览群书,手不释卷,遂成名将。

二、

这段文字讲述了吕蒙年轻时并不注重学习,性格刚烈,喜欢夸夸其谈。后来他改变态度,开始日夜苦读,最终成为一位有才华的将领。文中“手不释卷”正是形容他勤奋读书、从不放下书本的状态。这句话也成为了后世赞美勤奋学习的经典表达。

三、文言文注释表

原文 现代汉语解释 注释说明
蒙少不修书传 吕蒙年轻时不注重学习 “修”意为修养、学习;“书传”指书籍和传记
性气刚猛 性格刚强暴躁 “性气”即性格;“刚猛”指刚强、急躁
好为大言 喜欢说大话 “大言”指夸大其词、空谈
后遂折节读书 后来他改变了态度,开始认真读书 “折节”指改变原来的作风或态度
昼夜不息 白天黑夜都不停止 形容非常勤奋
或谓蒙曰 有人对吕蒙说 “或”表示“有人”
卿今之才,何以自显 你现在的才能,怎么能够表现出来? “卿”是尊称,“自显”是自我表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人分别三天,就应当重新看待他 出自《三国志》,比喻人的进步很快
遂博览群书 于是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博览”指广泛阅读
手不释卷 手中不放下书卷 形容勤奋读书,从不松懈
遂成名将 最终成为有名的将领 表示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四、总结

“手不释卷”不仅是吕蒙个人奋斗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士人重视学习、追求进步的象征。通过这段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通过不断学习改变命运,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与进取之心。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无论起点高低,都能实现自我超越。

如需进一步了解吕蒙生平或其他三国人物故事,欢迎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