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王充求学的原文和译文

2025-09-29 23:49:47 来源:网易 用户:舒燕莺 

王充求学的原文和译文】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论衡》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自幼聪慧好学,虽出身寒门,却始终坚持求学问道,其求学经历极具启发意义。

一、

王充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不因环境艰难而放弃读书。他曾到京城太学学习,但由于经济拮据,生活清苦,但他依然坚持钻研学问。他在书中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迷信、虚妄的风气。他的求学精神体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理想。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少孤,好学,博通众书。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小时候丧父,喜好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家贫无资,常为市佣以养母。 家境贫穷,没有钱财,常常做市场上的雇工来赡养母亲。
及长,游学京师,受业太学。 等到长大后,前往京城求学,在太学中接受教育。
非其意者,不苟言;非其道者,不苟行。 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不随便说;不符合自己道理的行为,不随便做。
夫人之所以不能成者,由志不专也。 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志向不够专一。
今人之学,多不精,故其业不成。 现在的人学习,大多不专心,因此学业无法完成。
天下有道,则君子得位;天下无道,则君子隐退。 天下有秩序,君子就能得到职位;天下混乱,君子就隐居不出。

三、总结

王充的求学经历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不仅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还敢于批判当时的迷信与虚伪现象,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独立人格。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了解王充的求学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正含义,也更能体会到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求学的价值与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