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三缄其口成语解释

2025-10-03 22:47:04 来源:网易 用户:翁志宏 

三缄其口成语解释】“三缄其口”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源自《左传》,意指说话非常谨慎,甚至到了不敢开口的地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些场合因顾虑重重而选择沉默不语。

一、成语来源

项目 内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原文 “子产曰:‘吾闻之,君子不欲多言,多言多败。’对曰:‘然,三缄其口,其口也。’”
含义 指人说话非常谨慎,甚至不愿开口

二、成语释义

词语 解释
表示多次、多次强调
闭合、封住
其口 他的嘴巴
整体含义 形容人因害怕说错话或担心后果,而选择保持沉默

三、使用场景

场景 描述
官场 在权力斗争中,官员可能因怕惹祸而三缄其口
商业 在涉及利益冲突时,员工可能选择不发言
日常 在敏感话题面前,人们可能因顾忌而沉默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成语
近义词 默默无言、守口如瓶、噤若寒蝉
反义词 坦率直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五、例句展示

1. 他因为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所以三缄其口,不敢多说一句。

2. 在会议上,面对领导的质问,他三缄其口,生怕说错话。

3. 虽然他知道真相,但为了保护自己,还是选择了三缄其口。

六、总结

“三缄其口”不仅是一个表达沉默的成语,更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自我保护的方式。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或危险的环境时,保持谨慎和沉默可能是更为明智的选择。然而,过度的沉默也可能导致信息失真或误解,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