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如丧考妣故事来源是什么

2025-11-06 04:22:47 来源:网易 用户:黎忠茗 

如丧考妣故事来源是什么】“如丧考妣”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惊恐而神情恍惚、失去常态的样子。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古代的丧礼习俗有关,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成语释义

成语 如丧考妣
拼音 rú sàng kǎo bǐ
释义 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惊恐而神情恍惚、失去常态。
出处 《礼记·曲礼上》

二、成语来源详解

“如丧考妣”最早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

> “丧祭,哀戚之至也;饮食,和气之至也。”

虽然这句话没有直接出现“如丧考妣”,但成语的本意源于古代对“考妣”的重视。“考”指父亲,“妣”指母亲,古人非常重视父母的丧礼,认为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悲痛之一。

在古代,子女若遇到父母去世,会按照严格的礼仪进行哀悼,表现得极为悲痛。因此,“如丧考妣”便用来形容人在遭遇重大打击时,情绪失控、举止失常的状态。

三、历史演变与使用

随着时间推移,“如丧考妣”逐渐从单纯的丧礼描述,演变为一种比喻用法,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比如:

- 听到坏消息时:“他听到公司裁员的消息,如丧考妣。”

- 遭遇失败时:“考试失利后,他如丧考妣地坐在角落里。”

这种用法虽然不再严格局限于丧亲之痛,但依然保留了其原意中的强烈情绪色彩。

四、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如丧考妣
拼音 rú sàng kǎo bǐ
出处 《礼记·曲礼上》
原意 形容因父母去世而极度悲痛
现代用法 形容因重大打击而情绪失控
文化背景 古代重视孝道与丧礼

通过了解“如丧考妣”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方式,更承载着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亲情和礼仪的深刻认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