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尔曹身与名俱灭

2025-09-28 04:48:16 来源:网易 用户:左明平 

尔曹身与名俱灭】“尔曹身与名俱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原句为:“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内容的文人学者的批评,认为他们的作品和名声终将被历史所淘汰,而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则如江河般永存。

一、原文解析

“尔曹身与名俱灭”字面意思是“你们这些人(尔曹)的身体和名声都将消失”。这里的“尔曹”指的是当时一些只模仿古人、缺乏创新精神的文人。杜甫借此表达对这些人的不满,认为他们虽然在一时之间声名显赫,但终究会被历史遗忘,而真正有才华、有思想的作家才会被后人铭记。

二、诗歌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目睹了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也对当时的文学风气感到忧虑。他认为文学应当有思想性、现实意义,不应只是模仿古人或追求华丽辞藻。因此,在《戏为六绝句》中,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强调“转益多师”、“别裁伪体”,即要博采众长,摒弃浮华,追求真实和深刻。

三、总结分析

项目 内容
出处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原文 “尔曹身与名俱灭”
含义 批评那些只模仿古人、缺乏创新的文人,认为他们终将被历史遗忘
背景 唐代由盛转衰,杜甫关注社会现实,反对浮华文风
主旨 强调文学应有思想性和真实性,反对空洞模仿
影响 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重要参考,体现杜甫的文学观

四、现代启示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仅是对古代文人的批评,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创作者追求流量和短期效应,忽视了内容的质量与深度。正如杜甫所言,只有那些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化长河中的瑰宝。

五、结语

“尔曹身与名俱灭”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在于作品本身,而不是短暂的名声。无论是在文学、艺术还是其他领域,唯有坚持本心、不断创新,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